时间:2023-06-20 14:44:19 | 浏览:100
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渐浓。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嘉峪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下,30万钢城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前行,积极“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
深挖长城文化,做好传承创新
建于600多年前的嘉峪关,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关城时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嘉峪关市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长城文化资源,挖掘长城文化精神内涵,发展文旅产业,在保护基础上继续做好传承与创新。
嘉峪关市境内长城墙体有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如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进展顺利,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每月对长城巡查一遍,判断病害及长城赋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采取保护及修复措施。
“两年多来,长城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说,长城文物保护实现了从长城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共同保护转变;从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研究保护转变;从探索性修缮向依托科技数据精准保养维护转变;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长城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长城文化是嘉峪关市旅游的灵魂,当地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新建成‘丝路神画’主题乐园、关城里景区与嘉峪关关城古今辉映、相映成趣,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嘉峪关寻觅到了期待的‘诗和远方’。”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淑敏说,嘉峪关市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着眼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积极培育开发特色文创旅游商品,持续打造“嘉有好礼”“雄关礼物”品牌体系;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对外开通“嘉峪关号”“方特号”等旅游专列,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重要节点城市航线……
截至目前,景城、产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嘉峪关基本形成,关城文物景区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百强,第三产业年均增长4.7%。2020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转方式、调结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嘉峪关因企设市,“一钢独大”曾是嘉峪关市最鲜明的产业结构特征。历史上,嘉峪关一直是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的产业格局,工业比重一度占到80%,酒钢占工业的大头。
嘉峪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三新一高”导向,围绕“三地两点”功能定位,精准施策、开拓创新。这颗戈壁明珠,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蹄疾步稳。
2020年,酒钢集团深入研判市场走势,经过近三个月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铁素体抗菌不锈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铁素体抗菌不锈钢能力的企业。
从煤基氢冶金理论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到开悬浮磁化焙烧技术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先河;从酒钢不锈钢“登上”我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到成功进入国际核电建设领域……两年多来,技术创新点让酒钢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酒钢从2015年亏损93亿元,到2021年底盈利56亿元。
酒钢的转变,是嘉峪关市从供给侧着手、发力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嘉峪关苦练内功,提升发展气质。
戈壁无遮无拦的阳光,是发展光伏产业的巨大优势。嘉峪关将光伏产业作为首选新兴产业加以培育,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主动服务酒钢公司加快酒嘉局域电网建设,积极探索钢铝产能指标跨省置换壮大消纳产业,推动钢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全力打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链。如今,已有中国华电等10余家国内知名新能源企业落户嘉峪关,已实现并网发电809兆瓦,在建165兆瓦。
酒钢天成彩铝铸轧铝深加工、索通预焙阳极二期、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81个。
“一钢独大”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产业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嘉峪关将市属国有企业由27家整合为14家,国企资产总额、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营业收入,较重组前分别增长102.7%、318.6%和539.3%。建成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办事处,开通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嘉峪关市将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发展“2+6+N”产业链集群,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推进产业链提质扩容增效。2021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2个首次突破”“4个稳居第一”: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2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863元、24726元,均居全省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如何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嘉峪关市以改革增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方式,191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144项“省内通办”、108项跨部门联办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审批办理时限缩短68%以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水平居全国296个城市第73位。
日前,嘉峪关市又以甘肃省营商环境2.0升级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把加强地企合作作为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局观、“一体化”发展观,建立与酒钢、中核四0四等地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厘清部门之间的管理范围和职责边界,优化流程再造,完善“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打造“嘉快办、逾难关”等政务服务品牌,并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成功签约嘉峪关低碳产业园、产学研战略合作等重大项目。
“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嘉峪关市在全力做好“经济发展课”的同时,走好“生态文明路”。
嘉峪关市年均降雨量仅85毫米,蒸发量却达2100多毫米,生态环境脆弱。嘉峪关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今日“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西部新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9.2平方米。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嘉峪关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每年都在80%以上。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报销比例达到7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92.8%。同时,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嘉峪关市将强化区域协同,努力推动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立了以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和副组长的工作专班,以实地调研、联席会议等形式主动加强与酒泉市的沟通联系,共同签订《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酒嘉“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积极谋划确定两市协同发展近期重点任务,及时赴外地学习考察,并赴酒泉及周边开展调研,充分借鉴“成渝经济圈”等经验,推动酒嘉两地实现优势互动、差异互补、错位发展。截至目前,两地双方已在基础设施、集中供热、新能源开发、公共服务等方面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跃,新时代的嘉峪关,正汇聚发展优势,正增进民生福祉。(董洪亮 付文 银燕 王锦涛 赵帅杰)
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渐浓。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嘉峪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一届市委领导
一步千年,一眼万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在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民网甘肃频道与微游甘肃联合策划推出《不负人间四月天 如意甘肃邀您来》文化旅游资源系列专题展示,围绕建设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旅强省这一目标,向全国网友集中展示
编者按 一步千年,一眼万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在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民网甘肃频道与微游甘肃联合策划推出《不负人间四月天如意甘肃邀您来》文化旅游资源系列专题展示,围绕建设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旅强省这一目标,向全国
牢记嘱托 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嘉峪关市长城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纪实长城本体病害调查。路孝伟无人机对长城周边环境巡查监测。 路孝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嘉峪关关城,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1958年随着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项目酒钢的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嘉峪关市始终保持发展定力,稳中求进、奋勇向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
嘉峪关: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西部明星城嘉峪关街景。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百姓富足乐业的西部小城,有雄浑壮阔的嘉峪关城楼,有祁连雪山下的湖光绿茵……“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这是钢城嘉峪关已定的目标,届时,这里将是经济活跃、
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西部明星城——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嘉峪关关城。 图片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提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因关得名、因企设市,是1958年随着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项目酒钢的建设,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开拓创新展现新作为。12月13日至16日,政协嘉峪关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嘉峪关市举办。来自嘉峪关市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各条战线的人大代
嘉峪关: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西部明星城雄关广场全景。徐俊勇1月10日,嘉峪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这是2022年嘉峪关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大抓发展”的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崭新篇章嘉峪关市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酒钢集团冶金厂区。嘉峪关西部明珠气象塔。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嘉峪关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雄关街道铁南社区铁大叔议事团开展基层协商议事会。嘉峪关南站。光伏发电基地。
奋力谱写嘉峪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访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嘉峪关雄关广场。美丽的讨赖河嘉峪关段生态旅游景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
泰宁县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一河两岸三桥”夜景提升,积极打造城市更新试点县,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泰宁县古城业态环境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灯光电路接线和调试,一个极具泰宁特色的城市夜景已初步形成。 泰宁县古城业
近日,泰宁县委书记张昌平接受采访时说,市第十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提出了“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抓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充足的信心。泰宁城区鸟瞰图 (冯有贵
连日来,福建省重点电视剧《大金湖》在泰宁进行紧张有序的拍摄。泰宁县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原生态、多元素的影视外景资源,被誉为“天然片场”,先后被列入福建省“2+1”影视发展格局、“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福建电影制片厂泰宁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湄洲岛数字能源平台统筹。湄洲岛3公里充电圈。湄洲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订全国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碳”规划,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力打造低碳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岛。临近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