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4:46:34 | 浏览:67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现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嘉峪关市总人口31.26万,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030人。2019年,嘉峪关市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三地两点”功能定位,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凝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科学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政绩考核,压实责任推进创建工作。
同时,嘉峪关市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7+N进”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推动创建进机关。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嵌入“互联共转”“联创共建”等特色行动,让党的最新民族政策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动创建进企业。引导企业怀揣民族情怀,彰显社会担当,履行社会责任。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分别帮助贫困县和民族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企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效双赢。
——推动创建进社区。落实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绿化社区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永乐社区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家园”,建林社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和“民族文化长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群众心中。
——推动创建进乡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清洁村庄”行动,形成各族群众携手前行、砥砺奋进的良好局面。
——推动创建进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以语文课、历史课、道德与法治课、思政课为载体,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推动创建进连队。大力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着力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举办军地青年联谊会、军人集体婚礼活动,实现双拥共建、团结创建同频共振。
——推动创建进场所。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景区、医院、两新组织”扩展,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
促进创建宣传入人心
“您好,这是我们国家民族政策有关的法律法规手册,您可以了解一下……”近日,在文殊镇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知识讲解等形式,让村民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团结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宣传,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强化传统媒体作用,宣传覆盖“你我他”,在嘉峪关主流媒体开设宣传板块,在主要路段、车站、机场、广场、景区制作宣传牌,印制宣传产品。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宣传形成“大合唱”,坚持“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创建嘉峪关民族团结大家庭微信群,推送交流创建工作,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空间。另外,强化社区辐射作用,使宣传活动达到“进万家”的效果,组织开展以“邻里共聚学党史·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挽手肩并肩·各族儿女心向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为主题的活动46场次,社区干部与辖区少数民族家庭签订了联亲卡,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创建的互融性、实效性。
春节社火表演。
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1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6.5亿元,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9.2平方米,让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福祉,实现了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动文化旅游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方特丝路神画科技主题乐园、关城里文化旅游景区向游客展示了各民族和谐共融的盛世图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至新高度。
深化平安嘉峪关建设,依法保障和满足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全市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社会始终保持和谐安定。
……
近年来,嘉峪关市共创建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9个,评选命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0个,示范家庭35户,教育基地3个,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住进来、走出门、融和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并大力实施“精神家园”工程,扎实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嘉峪关市总人口31.26万,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030人。2019年,嘉峪关市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
原标题:嘉峪关:文明之城培育幸福之花——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嘉峪关市文明委(扩大)会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徐俊勇 赵明霞 庞燕文明之风浩荡来,雄关绽放幸福花。2017年,嘉峪关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蝉联全国文
牢记嘱托 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嘉峪关市长城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纪实长城本体病害调查。路孝伟无人机对长城周边环境巡查监测。 路孝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嘉峪关关城,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
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毛富 摄新甘肃客户端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记者从12月14日召开的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22年,嘉峪关市将围绕“三新一高”要求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仙女湖模式”——湖泊型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创建纪实中国旅游报上刊发一、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况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新余市西南15公里处,北邻仙女湖大道,南接凤凰湾,东毗大广高速,西至圣集寺。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
嘉峪关关城国人都知道,但嘉峪关市国人未必都知道,这是国内唯一一座以长城关隘命名的城市。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是甘肃唯一不设区的地级市,是甘肃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也是甘肃主要旅游城市。我和嘉峪关的缘分很深,曾在嘉峪关市生活过一年,后来又故地重游把
嘉峪关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一站,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去看看的地方。除了了解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这样的历史性人文景观,还有去感受这里的戈壁、雪山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这是嘉峪
7月7日下午,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嘉峪关市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嘉峪关市共签约项目44 个,签约总金额809亿元。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康国玺等领导出席活动,甘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崭新篇章嘉峪关市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酒钢集团冶金厂区。嘉峪关西部明珠气象塔。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嘉峪关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雄关街道铁南社区铁大叔议事团开展基层协商议事会。嘉峪关南站。光伏发电基地。
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渐浓。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嘉峪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一届市委领导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组织书记专访】奋力谱写嘉峪关现代化崭新篇章——访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开栏的话当前,我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正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党组织书记
奋力谱写嘉峪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访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嘉峪关雄关广场。美丽的讨赖河嘉峪关段生态旅游景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
来源:嘉峪关市卫健委陕西省通报2名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游客,于2021年10月14日16时左右由内蒙古额济纳旗自驾到达嘉峪关;10月15日9时2人主动到嘉峪关市中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医院按常态化检测要求进行10∶1混检,完成采样后,2人返回酒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彭建丽特约通讯员谢凌阳)“同学们,你们知道武功山主峰有多高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武功山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吗?”日前,萍乡市武功山地质博物馆又迎来了一批参观者——该市麻田镇中心学校的
太行千里连芳草,八泉美景惹人醉。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是省委、省政府确立三大旅游板块中“太行板块”的龙头,是巍巍太行的“代表作”。当前正值5A级景区创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壶关县召开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5A级景区创建誓师大会,八泉峡提升服务、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