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2:37:37 | 浏览:64
中国甘肃网7月22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北麓、讨赖河上游的戈壁绿洲。这里地势天成、山河壮美,历来为丝路要道、军事重镇。这里有黑山岩画、魏晋墓群、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人文厚重,千年不绝。
嘉峪关市缘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1958年,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酒钢公司上马,拉开了嘉峪关建设的序幕。1965年,嘉峪关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这期间,酒钢公司也经历了“三上两下”的艰难曲折,最终于1970年出铁、1985年出钢,奠定了嘉峪关工业立市的根基。改革开放后,嘉峪关市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旅游生态城市崛起于祖国西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着力突出“关城、钢城、核城”三城共建的战略布局,推动“产业提升共进、文旅融合共抓、陆海开放共济、城乡发展共融、民生保障共享、区域协同共赢”六项举措落地落实,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谱写新的壮美篇章。
坚持继承创新
经济发展步入新轨道
长期以来,嘉峪关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在数十年的探索和积累中,嘉峪关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厚植“老家底”,不断注入“新动能”,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近年来,嘉峪关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形成了“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火发电—电解铝—铝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与此同时,嘉峪关立足国家核工业发展布局,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及配套项目落户嘉峪关,进一步丰富了嘉峪关的城市特色、产业结构和发展内涵,多极布局、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经济战略、抗风险能力、发展韧劲和回旋余地得到有效拓展。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6亿元,是建市之初的6257倍,人均GDP达到9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感恩奋进
文化传承创新呈现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嘉峪关关城历经多次修缮。2011年,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嘉峪关市实施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长城本体保护和维修工程,古老嘉峪关再现英姿。“十三五”期间,嘉峪关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招大引强,用好用活“天下第一雄关”金字招牌,西北唯一的方特欢乐世界、方特丝路神画两座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先后建成,嘉峪关·关城里古街盛大开园,全国首部大型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于今年7月12日首演。同时,嘉峪关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连续多年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房车博览会等精品节会赛事,多次承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嘉峪关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更加巩固。
坚持接续奋斗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
嘉峪关地处西部戈壁荒漠,降雨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曾经是一块“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不毛之地。1952年,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在荒无人烟的雄关戈壁种下一排小小的杨树,拉开了雄关儿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序幕。建市以来,嘉峪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培育弘扬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连续27年开展绿化年活动,以绿为基、以水为脉,用好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36.4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7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嘉峪关依靠科学、超前的规划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建成了一座横跨讨赖河,南北并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兴戈壁绿洲城市,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嘉峪关得到了生动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从60多年前第一代创业者的帐篷、地窝子、干打垒,到40多年前的简易平房,再到今天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居住环境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嘉峪关市的民生“幸福路径”。尤其“十三五”以来,嘉峪关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实施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改工程、教育“改薄”工程、医疗卫生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4.3平方米增加到40.3平方米;全市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重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9%,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出全省21.8个百分点;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嘉峪关市中医院新址重建和改扩建,其中两所医院跻身三甲医院;65岁以上特殊家庭老人和75岁以上老人用餐服务实现社会化、普惠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每月1620元,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月726元,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774元、22478元,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守初心使命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嘉峪关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创新开展政治生态评星定级、红色物业、互联共转、社区管家等特色党建活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各类基层党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战斗堡垒;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占到总人口的27.6%,排名全国地级市第十二位,人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嘉峪关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四学五悟·六办七开”模式建设,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回顾嘉峪关市的发展历程,其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变化,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面向“十四五”,嘉峪关全市上下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高品质幸福雄关”的奋斗目标,努力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将强化党建统领,切实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突出创新驱动,提高钢铝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河西走廊科创城,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转型升级,全力支持酒钢和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提升钢、铝、电力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效能,推动绿色生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提高项目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牵引力。深化文旅融合,发挥文化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培育多样旅游业态,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扩大开放开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西部陆海空联动综合枢纽。坚持民生优先,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断长补短,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着力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势,持续巩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发展成色。
中国甘肃网7月22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北麓、讨赖河上游的戈壁绿洲。这里地势天成、山河壮美,历来为丝路要道、军事重镇。这里有黑山岩画、魏晋墓群、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人文厚重,千年不绝。嘉峪关市缘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嘉峪关市近年来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提升共进、文旅融合共抓、陆海开放共济、城乡发展共融、民生保障共享、区域协同共赢”六项举措落地落实,经济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均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牢记嘱托 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嘉峪关市长城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纪实长城本体病害调查。路孝伟无人机对长城周边环境巡查监测。 路孝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嘉峪关关城,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
央广网嘉峪关6月7日消息(记者 魏怡)缘矿建企、因企设市,因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的甘肃省嘉峪关市,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近年来,嘉峪关市以生态立市,通过科学治污、推进绿色生态产业等措施,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戈壁明珠城市。城
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西部明星城——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嘉峪关关城。 图片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提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因关得名、因企设市,是1958年随着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项目酒钢的建设,发
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把转变作风作为全局开展“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突出“三抓三提升”举措,不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持续推进能力素质作风转变。 抓学习 提升政治能力 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把开展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雄关迈步引“商”来——嘉峪关市凝心聚力抓招商促发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志强 李峰 徐俊勇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王梓潼初夏,走进嘉峪关,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型货车奔驰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上
嘉峪关关城国人都知道,但嘉峪关市国人未必都知道,这是国内唯一一座以长城关隘命名的城市。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是甘肃唯一不设区的地级市,是甘肃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也是甘肃主要旅游城市。我和嘉峪关的缘分很深,曾在嘉峪关市生活过一年,后来又故地重游把
嘉峪关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一站,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去看看的地方。除了了解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这样的历史性人文景观,还有去感受这里的戈壁、雪山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这是嘉峪
7月7日下午,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嘉峪关市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嘉峪关市共签约项目44 个,签约总金额809亿元。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康国玺等领导出席活动,甘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崭新篇章嘉峪关市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酒钢集团冶金厂区。嘉峪关西部明珠气象塔。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嘉峪关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雄关街道铁南社区铁大叔议事团开展基层协商议事会。嘉峪关南站。光伏发电基地。
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渐浓。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嘉峪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一届市委领导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组织书记专访】奋力谱写嘉峪关现代化崭新篇章——访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开栏的话当前,我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正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党组织书记
奋力谱写嘉峪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访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嘉峪关雄关广场。美丽的讨赖河嘉峪关段生态旅游景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
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毛富 摄新甘肃客户端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记者从12月14日召开的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22年,嘉峪关市将围绕“三新一高”要求